Logo Pic
菌物志Mycopedia 
搜索类型: 前后匹配前匹配学名全匹配中文名全匹配 帮助
筛选:        所有物种内容完整的物种
收录内容:
此物种的词条内容完整并得到了初步审定。
SpeciesFungorum链接  Mycobank链接    大字模式

脱皮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2010

基本信息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脱皮大环柄菇
  • 别称&俗称Othernames:棉花菌、雨伞菌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2010
  • 科Family: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大环柄菇属Macrolepiota
  • 分布Distribution: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广泛,常见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浙江省
    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 生态Ecology: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林下、林缘及路边地上。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Picture
摄于浙江
来源:微笑

介绍部分

简介:脱皮大环柄菇是在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大型伞菌,是大环柄菇属中体型较大的物种,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分布广泛,是常见的野生可食用菌。该物种最标志性的特征是高大的身子和大而下垂的破布状菌环。幼年时,它的菌环连接着菌柄和未张开的菌盖边缘,使整个菌盖呈现“倒水滴形”;成年后,巨大的白色菌环垂下来,变得脆弱易碎,容易破碎消失。
该种的其他特征包括担子果大型,白色的菌盖表面被易脱落的片状至壳状褐色鳞片,菌柄密被褐色细鳞,菌褶白色离生,褶缘囊状体棒状、宽棒状至梨形。
据《中国真菌志》记载,该种的高度最高15cm,但实际在野外考察经常找到远超15cm高的个体,一些个体半米都绰绰有余,整体状如雨伞般,故在一些地区被俗称为雨伞菌。
脱皮大环柄菇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在网络上能找到很多该物种的图片,偶尔也能上新闻。不过,该物种的正式发表在2010年,到现在“脱皮大环柄菇”这个名称的知名度也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个体被误鉴定为其他物种,因此该物种的正式报道比较少。

相似物种和相关错误鉴定

虽然该物种的分布很广泛也很常见,脱皮大环柄菇却在2010年才被正式发表,故2010年以前的图鉴都将它错误记载为高大环柄菇M. procera等物种。它和高大环柄菇的区别是高大环柄菇的体型较矮,菌环小,菌柄上有明显的蛇皮状花纹,整个菌盖上覆盖褐色絮状鳞片,另外还有块状褐色鳞片,扁平,不容易脱落,显微镜下褶缘囊状体主要为棒状至囊状;而脱皮大环柄菇的体型较高,菌环大,菌柄上有褐色细鳞片,菌盖白色,有少量白色絮状鳞片,另外还有块状褐色鳞片,略翘起,容易脱落,褶缘囊状体圆柱形、棒状、宽棒状至梨形。另外,高大环柄菇的菌盖表面鳞片细胞(25-90×7-14μm)较脱皮大环柄菇的(18-40×7-13μm)长的多。近年来也经常有该物种的错误鉴定,例如2020年9月23日,千岛湖曾报道在竹林地发现“高大环柄菇”,综合其他新闻网站提供的图片,这应该是脱皮大环柄菇。
凸顶大环柄菇M. umbonata同样拥有褐色略翘起的鳞片,但它的菌盖中部有1钝乳突,且菌环并非大而下垂。
系统学上,长柄大环柄菇M. dolichaula和本物种近缘,但形态上可以明显区分开:长柄大环柄菇的体型更矮,菌盖鳞片细小点状,颜色淡,菌环不大而下垂。
大青褶伞C. molybdites是相似的有毒菌,它的体型较矮,成熟后菌褶带有青色调,菌柄完全光滑(而本物种菌柄有褐色细鳞),菌环不大而下垂。
《中国经济真菌》中记载的“棉花环柄菇Lepiota sp.”可能是该物种。

注意:裂皮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excoriata有时也被称为“脱皮大环柄菇”,但两者是不同的物种,且裂皮大环柄菇在我国可能没有分布。

物种介绍引证的参考文献

(上文介绍部分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1.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Macrolepiota in Korea: New Records and a New Species, 2019. Hae Jin Cho, Hyun Lee, Myung Soo Park, Changmu Kim. Mycobiology 47(1):1-10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2298093.2019.1663122
  3. The genus Macrolepiota (Agaricaceae, Basidiomycota) in China, 2010. Z.W. Ge & Zhu L. Yang & Else C. Vellinga. Fungal Diversity 45:81–98    https://doi.org/10.1007/s13225-010-0062-0

食毒性 - 可食用Edible

该物种是食用菌,可以食用,但需区分相似有毒菌。理论上可以栽培,但目前没有栽培成果。已经有脱皮大环柄菇的菌丝生长最适条件和出菇最适合条件研究。

食毒性介绍的参考文献

  1. Optimal mycelial conditions and spawn production for the domestication of Macrolepiota detersa, 2014. Leela Maya Rizal, Kevin D. Hyde, Ekachai Chukeatirote, Pattana Kakumyan, Sunita Chamyuang. The 2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hai Society for Bio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1.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罗霄山脉大型真菌编目与图鉴, 2023. 张明 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浙江景宁大型真菌图鉴, 2021. 赵瑞琳、季必浩 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脱皮大环柄菇 图103
Macrolepiota detersa Z.W.Ge, Zhu L.Yang & Vellinga, Fungal Diversity 45: 83, fig. 2, 2010.
担子果大型。菌盖直径8~12cm;幼时卵球形至半球形,后渐呈平凸形至平展形,白色至近白色,具黄褐色至褐色的片状至壳状、易脱落的鳞片,中央的鳞片不撕裂;菌肉白色至近白色,海绵质,伤不变色;菌褶离生,幼时白色,成熟后呈白色至奶油色,较密,高约1cm,不等长,有时具褐色小斑点。菌柄长13~15cm,直径1.8~2.4cm,近圆柱形,向顶部渐细,基部膨大为近球形,本底近白色,密被褐色细鳞;菌环上位,膜质,较大,近白色,下表面具褐色斑块状细鳞,后期可向上下滑动。无气味,味淡。
担子30~38x11~15um,棒状,具4孢梗,偶具2孢梗,薄壁,无色,透明;担子基部横隔上常具锁状联合。担孢子14~16(18)x(9)9.5~10.5(11)μm [Q =(1.40)1.43~1.67(1.71),Q=1.53±0.07],侧面观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背腹观椭圆形,壁厚,无色透明,光滑,类糊精质,在刚果红中变红色,内壁遇甲酚蓝变红,孢子顶部具明显的有盖芽孔;小尖长约1μm。褶缘囊状体棒状,宽棒状至梨形,极少数呈近纺锤形,薄壁,无色透明,侧生囊状休阚如,菌盖表面鳞片由呈毛状排列的菌丝组成,菌丝多分隔,但很少分枝,18~40(55)x7~13(15)um,略呈黄褐色,壁稍厚,末端菌丝向顶部渐细;菌丝横隔上无锁状联合。锁状联合见于担子及褶缘囊状体基部。
生境:夏秋单生或散生于竹林中地上。世界分布:亚洲(日本和中国)。模式产地:中国(安徽)。
研究标本:安徽:旌德,云乐,2007年9月27日,侯成林603(HKAS 55306,主模式)。
讨论:脱皮大环柄菇M.detersa的主要特点是担子果大型,白色的菌盖表面上被有易脱落的片状至壳状褐色鳞片,菌柄密被褐色细鳞,菌环较大,褶缘囊状体棒状、宽棒状至梨形。
脱皮大环柄菇与大环柄菇 M.procera极为相似。但是,大环柄菇的菌盖鳞片不易从菌盖表面脱落,菌柄表面的褐色至深褐色的细鳞常形成蛇皮纹状,褶缘囊状体主要呈棒状至囊状,菌盖表面鳞片细胞(25~90x7~14μm)较脱皮大环柄菇的(18~40x7~13μm)长得多。根据ITS 片段的 DNA 序列分析,脱皮大环柄菇的姐妹种为长柄大环柄菇,但是长柄大环柄菇M.dolichaula的菌盖鳞片点状,组成菌盖鳞片的菌丝多分枝,菌柄表面细鳞片为白色。
描述于欧洲的M.prominens(Fr.)M.M.Moser与脱皮大环柄菇也较相似,区别在于 M.prominens菌盖中央具显著凸起,菌褶表面成熟后会变暗(Wasser,1993)。
脱皮大环柄菇可食。

描述2 描述来源:罗霄山脉大型真菌编目与图鉴
类型:简短的描述(摘录自图鉴等,请注意甄别描述真实性)
描述原文:
脱皮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形态特征 菌盖直径8~20cm,白色至污白色,被褐色至浅褐色易脱落的壳状鳞片。菌褶白色至淡黄色。菌柄圆柱形,长10~30cm,直径1.5~3cm,棕褐色,被同色细小鳞片。菌环上位,白色,大,膜质,易破碎。担孢子14~16μm x 9.5~10.5μm,椭圆形,顶部具有盖芽孔。
生境特点 夏秋季单色或散生于林下、林缘及路边地上。
引证标本 平江县,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标本号GDGM51071。用途与讨论 可食用。形态上与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较相似,但大青褶伞后期菌褶呈青绿色,采食时需注意区分。

描述3 描述来源:浙江景宁大型真菌图鉴
类型:简短的描述(摘录自图鉴等,请注意甄别描述真实性)
描述原文:
脱皮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detersa Z.W. Ge, Zhu L. Yang & Vellinga
形态特征 菌盖直径 80~120 mm,幼时卵圆形至半球形,成熟后平凸至平展,白色至近白色,被有黄褐色至褐色的片状至壳状、易脱落的鳞片,中央的鳞片不撕裂。菌肉白色至近白色,海绵质,受伤不变色。菌褶离生,密,幼时白色,成熟后呈白色至奶油色,有时具有棕色斑点。菌柄长130~150mm,粗18~24mm,近圆柱形,基部膨大为球形,近白色,密被褐色细小鳞片。菌环上位,膜质,较大,近白色,下表面具褐色斑块状细鳞。担孢子(14~16)μmx(9.5~10.5)μm,侧面观椭圆形至卵圆状椭圆形,背腹观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顶部具明显的有盖芽孔。
生境 单生或散生于竹林地上。
经济用途 可食用。

库中图片 9 张


图片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微笑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浙江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微笑
拍摄日期:未知
摄于浙江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3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微笑
拍摄日期:未知
菌柄细节照片。摄于浙江。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4
来源文献:The genus Macrolepiota (Agaricaceae, Basidiomycota) in China
a.担子果。b.盖表鳞片。c.担孢子。d.担子。e.褶缘囊状体。
此图片来自于文献论文,供参考,暂未得到授权,如果侵权可以联系删除

图片5
来源文献:Macrolepiota in Korea: New Records and a New Species
比例尺=5cm
此图片来自于文献论文,供参考,暂未得到授权,如果侵权可以联系删除

图片6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罗婉蓉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7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aya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8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aya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9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aya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白底褐鳞
上次编辑:2023-08-07
物种编号:115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12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













回到首页    搜索物种    目录

©菌物志Mycopedia,版权声明
如需引用本文可参考下列格式:
蔡佳铭.2023. 脱皮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detersa. 菌物志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Macrolepiota detersa
Jia-Ming Cai.2023. Macrolepiota detersa [Chinese]. 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Macrolepiota detersa